top of page

​一九四五專題

在新香港的當下,愈是失去什麼,愈要大聲要求,如同政府不斷高呼要成為XX國際交流中心,偏偏事與願違,連辦一場「世界格蘭披治桌球大獎賽」,都要趕客離場,向國際宣示香港已經不再「世界」。

自2020年7月,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《香港自治法案》(Hong Kong Autonomy Act),取消香港作為獨立關稅區的地位起,國際如英、加、澳、紐等,開始推出類似政策,揭示香港的「國際」地位正式壽終正寢。

這多麼令人惋惜。尤其,對於你我都知道、曾經歷過國際香港的人,了解其中珍稀寶物的人。

有見及此,「壹玖肆伍・國際香港圖書典藏館」團隊將會在日後持續介紹「國際香港」,藉每月專題的線上策展,以具體的實物,將文字的抽象論述化為看得見的香港史,逐一細說每件深具國際意義、珍稀罕見的文獻、藏品。

Port_of_Hong_Kong_20200505.png

四月專題:香港的港口外交

從十九世紀成為自由港開始,香港就不是一座普通城市。它避開清廷關稅制度、吸引全球商船進出,不靠外交辭令,而是靠港口實實在在地與世界建立關係。

 

​在冷戰高峰時期,香港港口成為情報交換、文化流動與難民遷徙的節點。一艘艘貨船進出之間,這座城市靈活游走於兩大陣營之間,以港口換空間、以航運建秩序,發展出獨特的國際定位。

 

​我們四月的線上專題〈香港的港口外交〉,將分為三個部分:〈通商的秩序〉、〈冷戰的海岸〉與〈世界的門戶〉,重構殖民與地緣政治交錯下的港口香港,記錄它如何以船為筆,寫下一段無聲卻有力的外交史。

1967-05-20_The_1967_Hong_Kong_riot.jpg

​三月專題:文化冷戰在香港

香港的格局,其實遠比我們想像更加宏大;香港人的視野,也應該可以放眼世界之大。

不過是幾十年前,在冷戰時代,美蘇兩大陣營角力的香港,就於國際世界佔有非常關鍵的戰略位置。

我們三月線上策展的專題,「文化冷戰在香港」,將會細分「美國對香港的政策」、「英國對香港的管治」、「香港第三勢力」以及「香港本地文化發展」,訴說國際香港的昔日,讓世界看見香港的國際位置。

4月專題
3月專題

© 2025 by Glocal Hong Kong Library

  • Facebook
  • Instagram
  • YouTube
  • Patreon
bottom of page